钟逸思:在虚实与流动之间,对旧忆的隐晦书写
策展对话
2025年1月16日
Q:策展人 高雨萌 Z:艺术家 钟逸思 Q1: 逸思你好,我们这次展出的主要是你纸本水性综合材料的作品,可不可以介绍一下,最初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接触并最终选择这种材料的? Z:在最初开始创作的本科时期,我主要以油画或丙烯进行创作,较少涉及水性材料。而后来,我逐渐接触到更多艺术家,例如马琳·杜马斯,她并非所有作品都使用水彩,但她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水性特质深深吸引了我。因此,我逐渐转向以水性材料为主的创作。 在形式和特点方面,水性材料的流动性和偶然性对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与其他材料相比,水性材料更具不可控性。有时一笔下去,效果难以预料,这种难以预料的感觉对我来说反而是一种惊喜。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颗粒感,我尝试使用了一些媒介剂,并经过不断试验和调整,最终找到了理想的画面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了不同比例的媒介剂添加,观察画面呈现的不同质感,最终确定了能够达到理想颗粒感的材料组合方式。 钟逸思,《旧忆碎片系列·死鸟》,2022,纸本水性综合材料,18.8 × 14.8 cm ZHONG Yisi , The Dead Bird From Fragments of Old Memories Series , 2022, Watercolor,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on paper, 18.8 × 14.8 cm Q2: 在这次展出的系列作品中,你似乎在着力探讨时间、记忆等主题。可以介绍一下材料的特性是如何服务于你关于主题的表达、或反过来塑造你对于材料的理解的? Z:水性材料的偶然性与流动性我觉得恰似时间与记忆的某种特性,它和生命的际遇一样难以预料又不可捉摸,每一笔所具有的偶然的不可复制性,与记忆中那些不经意间形成的独特印记不谋而合。 而媒介剂带来的颗粒质感与旧物表面由于时间洗礼所带来的斑驳痕迹又相互呼应,这些材料的特质都和我想要探讨的主题十分契合。 对物象的虚实处理是在我的创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我希望通过富有对比的虚实变化营造出一种灵动自然的感觉,让画面更加丰富有层次。同时“虚”的部分的弥散感又能赋予画面一种旧时记忆逐渐飘散消失的效果,更加契合创作的主题。 钟逸思,《旧忆碎片系列·布丁》,2024,纸本水性综合材料,70.5 × 99 cm ZHONG Yisi, The Pudding From Fragments of Old Memories Series , 2024, Watercolor,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on paper, 70.5 × 99 cm Q3: “情绪日记”和“旧忆碎片”这两个系列的作品,从标题上看似乎具有某种个人的、内在的指向性。能否谈谈它们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Z:正如系列名称所示,我将这些创作作为一种个人情绪或记忆的记录载体。在进行这些系列创作时,我都处于一种相对低迷与焦虑的情绪状态,这种个人状态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了创作的面貌中。 它们正如同一篇篇没有文字的日记,隐晦而秘密地书写着我的情绪与感受;也像是一部自传,记录着我的生活和逝去的时间。某种程度而言,这些创作也成为我的一种情绪出口。 这个系列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钟逸思,《旧忆碎片系列·男孩》,2022,纸本水性综合材料,10 × 15 cm ZHONG Yisi , The Boy From Fragments of Old Memories...
继续